寻花问柳

出自 唐代 杜甫 《严中丞枉驾见过》

释义:指玩赏春景:~到野亭。

现代解析

“寻花问柳”这个成语表面意思是“找花看柳”,但实际用来形容人沉迷于风月场所、追求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它用“花”和“柳”这两种美丽的自然景物作比喻——花柳本是春日美景,但在这里暗指那些以色事人的女子。古人说话含蓄,不愿直白地批评某人“好色”或“逛青楼”,就用“寻花问柳”来委婉表达,既形象又带点讽刺。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
1. 画面感强: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花丛柳树下流连,实际暗示他行为不端;
2. 讽刺艺术:用美好事物反衬不光彩的行为,比直接骂人更耐人寻味;
3. 警示作用:提醒这种行为看似风雅,实则轻浮,可能败坏名声。

如今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它属于老派说法,现代多用于文学或调侃,若严肃批评他人还需更直接的表达。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