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之隔

出自 《古诗十九首》

释义: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

一水之隔 (yī shuǐ zhī gé) 解释:受一条河水的阻隔。比喻双方因受水路交通不便而很少会面。 出处:《古诗十九首》其一:“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宋·苏轼《与佛印禅师》:“山中苦寒,法体清康。一水之隔,无缘躬诣道场,少闻謦欬。”

现代解析

“一水之隔”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被一条水隔开”,但它的内涵可不止这么简单。

想象一下:你站在河边,对岸就是你想去的地方,明明近在眼前,甚至能看清对岸的树木人影,但因为没有船或桥,就是过不去。这种“看得见却够不着”的感觉,就是“一水之隔”的精髓。

它常用来形容两种看似很近、实则难以跨越的状态。比如:
1. 地理上:台湾和福建隔着一道海峡,人们会说“两岸一水之隔”,强调距离近却因现实阻隔难以相通。
2. 关系上:两个吵架的朋友,明明心里想和好,却因为面子谁也不开口,这种心理距离也能用“一水之隔”形容。
3. 目标上:差一分考上理想大学,就像“一水之隔”——成功就在对岸,但缺了那一点运气或努力。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水”这个柔软的意象,代替了“高墙”“大山”等强硬阻隔,让遗憾中带着一丝温柔。既表达了现实的无奈,又暗含希望——毕竟水能渡、桥能建,只要找到方法,隔阂终能打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