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之年

出自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陈图后》

释义: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出自《题卫夫人笔陈图后》。

现代解析

《风烛之年》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风中蜡烛一样的年纪”,用来形容人到了年老体衰、生命脆弱的阶段。

核心意象:蜡烛在风中摇曳,火光微弱不稳,随时可能熄灭。这个画面生动地比喻老年人生命的脆弱——就像那一点烛火,经不起外界的风雨摧折。

深层含义
1. 生命的无常感:风中的蜡烛无法掌控自己的燃烧,正如人老了之后,身体机能衰退,对疾病、意外的抵抗力下降,生命显得更加不可预测。
2. 珍惜与悲悯:成语暗含一种对衰老的共情。它不单是客观描述年龄,更带着对生命将尽的唏嘘,提醒人们关怀老人,理解他们的不易。
3. 对比的张力:年轻时如熊熊火炬,老去后却似风中残烛,这种反差让人更直观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残酷。

使用场景
- 描述高龄老人时,强调其身体状况的衰弱(如:“老人家已是风烛之年,却仍心系子孙”)。
- 文学作品中渲染悲凉氛围(如诗句“风烛残年泪暗垂”)。

成语的智慧:短短四字,没有直接说“老”或“弱”,却用自然现象引发共鸣,既有画面感,又留给人叹息的空间。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中文独有的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