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花香

出自 清代 李渔 《比目鱼·肥遁》

释义:形容景色优美。

现代解析

《鸟语花香》这个成语就像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想象一下清晨走进树林,耳边是麻雀叽喳、布谷鸟悠长的鸣叫,仿佛鸟儿们在开音乐会;脚下野花散着淡淡的香气,混着青草和泥土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深呼吸——这就是成语描绘的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它妙在两点:一是用声音和气味代替华丽辞藻,"鸟语"不用"啼叫"而说"语言",仿佛鸟儿也会说话;"花香"不写"浓烈"却让人闻到似有若无的芬芳。二是四个字就激活了所有感官,比直接说"风景很美"更有代入感。现在人们用它不只是形容春天,也比喻充满希望的生活氛围,比如形容新农村"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如今真是鸟语花香",就把环境改善说得特别有诗意。

李渔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汉族,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是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