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千里

出自 唐代 卢照邻 《狱中学骚体》

释义:喻相见之难。

现代解析

《寸步千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矛盾——一寸的步子怎么能走出千里远呢?其实它讲的是两种极端情况的对比:有时候你费劲挪一小步,却像走了千里那么累;有时候轻松迈一大步,反而像只动了一点点。核心是形容做事遇到阻碍时的艰难感。

举个例子:新手学车时,明明只是慢慢挪动方向盘,却感觉手忙脚乱像在跑马拉松;而老司机单手转方向盘飙高速,反而显得轻松自如。这种"用尽全力却进展缓慢"的憋屈感,就是"寸步千里"的精髓。

它特别适合形容两类情况:一是客观条件限制(比如拖着伤病走路),二是心理压力大导致的行动困难(比如公开演讲前紧张到迈不开腿)。这个成语用空间距离的夸张对比,把我们日常中"力不从心"的体验说得特别生动。

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