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狗
出自 《史记·孔子世家》
释义:《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后因以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现代解析
“丧家之狗”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丢了家的狗”,用来形容人失去依靠、无处可归的狼狈状态。
它的精髓在于用狗的形象生动传递了一种困境:狗本来依赖主人生活,一旦走丢,就会显得慌张无助。用来比喻人时,可以形容那些失去靠山、流离失所,或者做事失败后慌乱无措的样子。比如一个被公司开除又找不到新工作的人,或者创业失败后四处碰壁的人,都可能被形容为“丧家之狗”。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画面感极强——谁都能想象一只蔫头耷脑的流浪狗在街头乱窜的样子,立刻就能理解当事人的窘迫。但它并不带强烈贬义,更多是表达一种同情或自嘲,比如有人自嘲“我现在就像丧家之狗”,反而显得幽默接地气。
注意使用时要注意场合,虽然不算侮辱性词汇,但直接形容他人可能不太礼貌,更适合描述自己或第三方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