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置辩

出自 清代 陈澧 《东塾读书记》

释义: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

现代解析

“无可置辩”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可以插嘴争论的余地”,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事实或道理太清楚了,清楚到根本没法反驳,谁来了都得服气。

举个例子:你考试拿了满分,卷子上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一字不差,这时候如果有人硬要说你考得不好,那就是胡搅蛮缠了——这种情况就叫“无可置辩”。它强调的是一种压倒性的明确性,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没人能抬杠。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它不只是说“对”,而是说“对到让人闭嘴”。比如科学定律、数学公式,或者监控拍下的铁证,都属于“无可置辩”的范畴。生活中用得恰当的话,能瞬间终结无意义的争吵,把注意力拉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陈澧

陈澧(1810-1882)清代著名学者。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世称东塾先生,广东番禺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六应会试不中。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