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试不爽

出自 清代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

释义: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出任何差错。

现代解析

“百试不爽”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试一百次都不会出错”,实际是用来形容某个方法、技巧或物品非常可靠,每次使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从不会让人失望。

举个例子:
1. 老张修自行车有个绝招——用牙膏临时补漏气的内胎,他说这法子百试不爽,骑回家绝对没问题。
2. 妈妈教我的"蒸鱼前在鱼背上划三刀"的秘诀百试不爽,每次蒸出来的鱼都又嫩又入味。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
- 用夸张的"百次"强调可靠性,比说"很有效"更有说服力
- "不爽"不是指心情,而是指"不差错",这种古语用法让表达更生动
- 既可以用在具体技巧上(如生活小窍门),也能用在抽象方法上(如管理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使用时多带点轻松调侃的语气,比如朋友说"我这招逃避加班的方法百试不爽",其实是在炫耀自己的小聪明,并不是真试过上百次。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