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
出自 《诗经·小雅·大田》
释义:稂、莠:长在田里的狼尾草和狗尾草。本指田里没有杂草。后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现代解析
“不稂不莠”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既没有稂草,也没有莠草”。稂和莠都是混在庄稼地里的杂草,专门抢庄稼的营养。农民最讨厌它们,因为它们看起来和禾苗很像,但实际不结粮食,纯属“占着位置不干活”。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田间杂草打比方,形容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比如:
- 说一个人“不稂不莠”,可能是批评他既不算优秀人才,又没差到需要淘汰,就像地里那些半死不活的杂草,留着没用,拔了又嫌费劲。
- 形容事情时,指那些既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勉强凑合但毫无亮点的结果,好比一锅夹生饭。
它的讽刺意味藏在“看似无害”里——杂草不似害虫直接搞破坏,但这种“平庸的混子”长期消耗资源,反而更阻碍整体发展。古人用种地的智慧告诉我们:有时候“不算坏”本身就是一种坏,因为浪费了成长的机会和空间。
这个成语至今好用,因为它戳中了现代人同样面临的困境:职场中的“摸鱼达人”、学习中“及格万岁”的心态,都是当代版的“不稂不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