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破镜重合”讲的是打破的镜子重新拼合的故事,背后藏着中国人对“失而复得”的深情理解。
就像生活中不小心打碎一面镜子,如果有人能耐心地把所有碎片找齐,一片片拼回原样,虽然裂痕还在,但镜子又完整了——这个成语正是用这样具体的画面,比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或友谊破裂后又和好如初。
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承认“裂痕”的存在。不同于“和好如初”的完美想象,“破镜重合”诚实地说:伤害确实发生过,就像镜子的裂痕无法消失,但人们依然选择珍惜这份修补后的关系。就像现代人用金漆修补瓷器(金缮工艺),那些金色的裂痕反而成了独特的印记。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珍贵的关系就像镜子,打破时别轻易丢弃。需要找齐碎片的耐心、拼接的勇气,以及接受不完美的智慧。它不鼓吹强行修复所有关系,而是对那些值得珍惜的缘分说:裂痕本身,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