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不胜衣

出自 元代 萨都剌 《雁门集》

释义:形容身体瘦弱,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

现代解析

“弱不胜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人太瘦弱,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住”。它用夸张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一个人虚弱到极点的状态。

想象一下:一个人瘦得皮包骨头,连身上薄薄的衣服都像沉重的负担,仿佛随时会被衣服压垮。这种形象化的表达比直接说“身体虚弱”更有冲击力,让人立刻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这个成语现在多用于三种情况:
1. 形容人病弱不堪的状态
2. 比喻事物脆弱到难以维持基本形态
3. 有时带点幽默色彩,比如自嘲“最近累得弱不胜衣”

它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日常穿衣这个动作,把抽象的身体状况变得具体可感。就像用“汗如雨下”形容出汗多一样,用衣服都穿不动来表现虚弱,既形象又带着几分文学化的夸张。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