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烬火传

出自 《管子传·自序》

释义:养生者随变任化与物俱迁,形体虽有生灭,而精神如火种绵延不绝。后因以'火传'指品质﹑道理或事业代代流传。

现代解析

“薪烬火传”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柴烧完了,但火种传了下去”。它讲的是一个关于传承的故事:一堆柴火烧尽了,看似火焰要熄灭,但有人及时把火种引到新的柴堆上,让火继续燃烧下去。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用“火”比喻那些珍贵的东西——比如知识、技艺、文化传统或精神品质。它告诉我们三件事:

1. 传承需要主动:火不会自己跳去新柴堆,必须有人主动传递。就像老师带学生、长辈教晚辈,没有人的参与,再好的东西也会消失。

2. 旧事物的结束是新生的开始:柴烧成灰(烬)不是终点,反而是火种获得新生命的机会。就像老一辈退下时,正是年轻人接棒的时机。

3. 看似脆弱,实则顽强:小小火苗看似随时会灭,但只要有人守护,就能千年不绝。许多传统手艺或思想能流传至今,正是靠一代代人这样“接力”。

生活中处处可见“薪烬火传”:爷爷教孙子包饺子、老匠人收徒弟、古籍被翻译成现代文……它提醒我们:真正珍贵的东西,既要有人愿意传,也要有人愿意接。这种跨越时间的守护,让人类文明的火光永不熄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