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名成业

出自 唐代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

释义:发扬名声,成就事业。

现代解析

“发名成业”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通过努力获得名声,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从出名到成功”的完整路径。

我们可以拆开看:
1. “发名”不是指单纯蹭热度或炒作,而是靠真本事、好品德或突出贡献赢得社会认可。比如科学家通过重大发现被公众熟知,工匠因精湛技艺获得行业尊重。

2. “成业”强调把名声转化为实际成就。就像一位医生因医术高明出名后,创办医院培养更多人才;或企业家凭借创新产品打响品牌后,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揭示了一个正向循环:名声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而真正的成功需要用好名声带来的资源与机会。它提醒我们:追求名利不是终点,把社会认可转化为更有价值的事业才是关键。就像种树,开花(出名)固然好看,但最终要结出果实(成业)才有实际意义。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