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揖不拜
出自 《史记·高祖本纪》
释义: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对长者或尊者只弯腰行拱手礼,不跪拜磕头。旧时指相见时态度不恭,为人高傲。
现代解析
《长揖不拜》这个成语描绘的是一种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长揖"是古代一种郑重的拱手礼,动作幅度大但保持身体挺直;"不拜"指不行跪拜大礼。合起来形容人既保持礼节,又不低声下气——好比现代人面对权威时,礼貌问好但绝不弯腰讨好。
它的精髓在于把握人际交往的分寸感:
1. 有礼而不卑微
像职场新人面对领导,可以主动打招呼(长揖),但不必战战兢兢唯命是从(不拜)。
2. 有原则不谄媚
古代文人见皇帝时,这个动作暗含"我尊重你的地位,但人格与你平等"的傲骨,类似今天"不拍马屁"的硬气。
3. 外柔内刚的智慧
表面看是行礼,实际用动作差异传递态度,比直接对抗更含蓄有力,堪称古代"非暴力不合作"的典范。
这个成语至今适用:比如拒绝不合理请求时,我们可以态度温和(长揖),但立场坚定(不拜),在人际交往中既不得罪人,也不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