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心泣血
出自 《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
释义:形容内心悲痛之极。
现代解析
“拊心泣血”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捶着胸口哭出血来”,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极度悲痛、悔恨或自责时的状态。
拆解理解:
- “拊心”(捶胸口):就像人极度痛苦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捶打胸口,是一种身体上的本能反应,表达内心的煎熬。
- “泣血”(哭出血):眼泪流干到像流血一样,夸张地形容悲伤到了极点,甚至超越常人的承受范围。
核心精髓:
这个成语的震撼力在于用强烈的动作和画面感,把抽象的情感(比如悔恨、绝望)具象化。它不是普通的伤心,而是一种撕心裂肺、痛彻心扉的崩溃状态。
生活场景联想:
比如有人因自己的重大失误连累他人,懊悔到整夜失眠、痛哭不止;或亲人突然离世,悲痛到无法自控——这种时候用“拊心泣血”,比单纯说“非常难过”更有冲击力。
注意点:
1. 程度极重,不适用于小事(比如考试没考好一般不用)。
2. 侧重“自责+悲痛”的结合,纯外在的打击(比如被冤枉)不太适用。
魅力所在:
四个字就能让读者瞬间共情到那种肝肠寸断的感觉,是汉语用画面传递情绪的经典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