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心积虑

出自 宋代 苏辙 《进策五道·臣事下》

释义:谓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

现代解析

“存心积虑”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心思长时间堆积起来”,实际形容一个人处心积虑、费尽心思地谋划某件事,通常带有贬义,指暗中打不好的主意。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比如有个同事表面上对你很热情,背地里却偷偷收集你的工作失误,盘算着如何在领导面前贬低你,好让自己升职。这种行为就是“存心积虑”——他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像攒钱一样一点点积累坏心思,最终达成对自己有利的目的。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积”这个动作,把抽象的心思比喻成实物。就像往罐子里存硬币,恶意的念头也是日积月累的,时间越长危害越大。它提醒我们:对那些表面平静却长期“搞小动作”的人要保持警惕。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