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

出自 清代 赵翼 《瓯北诗话》

释义:举起重的东西好像很轻的样子。比喻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

现代解析

“举重若轻”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很重的东西,却像拿轻物一样轻松”。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处理复杂、困难的事情时,表现得毫不费力,游刃有余。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一种高超的能力和从容的态度。真正厉害的人,面对难题不会手忙脚乱,而是用巧妙的方法或丰富的经验,把看似艰巨的任务轻松化解。比如:

- 职场中: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面对突发问题,能快速找到解决方案,让团队觉得“这事儿好像也没那么难”。
- 生活中:家里突然来了一群客人,妈妈三下五除二做出一桌菜,还能笑着聊天,这就是“举重若轻”。

它背后的魅力在于,既赞美了能力,也传递了一种境界——真正的强者不是靠蛮力硬扛,而是用智慧、经验或心态,把“重”变“轻”。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往往能感染他人,让困难的事情变得可控甚至愉快。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搞得紧张兮兮,或者遇到压力就崩溃,就离这个成语的境界很远了。所以,“举重若轻”不仅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值得修炼的处世智慧。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