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抬举

出自 明代 吴承恩 《西游记》

释义:识:认识,理解。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中抬举”。

现代解析

《不识抬举》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看不懂别人给的好意”,但实际用来形容一种“不知好歹”的行为。比如有人给你机会、帮你忙,或者给你面子,你不但不领情,反而摆架子、挑三拣四,甚至反过来得罪对方——这种行为就叫“不识抬举”。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同事主动帮你分担工作,你却嫌人家多管闲事;朋友请你吃饭,你当面抱怨菜不好吃;领导想提拔你,你却阴阳怪气说“这职位配不上我”……这些行为都会让人心里冒火,觉得你“给脸不要脸”。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点破了一种人际关系中的愚蠢态度:把别人的善意当成理所当然,甚至当成对自己的贬低。它提醒我们,接受好意时需要心存感激,哪怕不想要,也得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拒绝。否则不仅伤人心,还可能让自己变成别人眼里的“白眼狼”。

吴承恩

(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