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节不保

出自 宋代 杨万里 《清虚子此君轩赋》

释义: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现代解析

“晚节不保”这个成语说的是一个人年轻时表现不错,但到了晚年却因为某些错误行为毁掉了自己积累的好名声。就像一棵树,长了几十年终于枝繁叶茂,却在最后关头被虫蛀空了树干,轰然倒下。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强调“坚持到底”的难度。人年轻时往往充满干劲,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因为放松警惕、贪图安逸或一时糊涂犯下大错。比如有的老干部退休前贪污受贿,有的老艺术家晚年抄袭剽窃,都是典型的“晚节不保”。

它特别有警示意义的地方在于:人们常常觉得年轻时犯错可以改过,但年纪大了再犯错,就再难有机会挽回。成语用“晚节”这个词,把人的品德比作竹子——越是接近顶端(晚年),越要保持节操的完整。

生活中,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好名声像瓷器,需要一辈子小心呵护,但打碎它可能只需要一瞬间的疏忽。无论是谁,在任何阶段都要像走钢丝一样保持清醒,别让前半生的努力毁在最后的松懈上。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