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门左道

出自 明代 许仲琳 《封神演义》

释义:见“左道旁门”,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也借用在学术上。也说旁门左道。

现代解析

“旁门左道”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旁边的小门和左边的岔路”,用来形容那些不走正道、靠歪门邪法达到目的的行为。它就像考试时有人不认真复习,却总想靠作弊拿高分;或者做生意不踏实经营,专搞虚假宣传骗顾客——表面可能一时得利,但长远一定会翻车。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两点:
1. 对“捷径”的警惕:它戳穿了那些看似省力的方法背后的风险,比如“快速致富课”“三天瘦十斤”的骗局,本质上都是绕开核心问题耍小聪明。
2. 价值观的评判:用“旁”和“左”暗示偏离主流标准,比如传统中医里把正规疗法叫“正道”,江湖骗子的偏方就叫“旁门左道”,强调做事要有底线。

它的魅力在于生动形象——把抽象的道德选择变成了具象的“选路”场景。就像玩游戏时,有人坚持练级打怪(正道),有人却开外挂(旁门左道),一对比就懂谁更值得信赖。

许仲琳

许仲琳(约1560—约1630),亦作陈仲林,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生平事迹不详,明朝小说家。他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著有知名小说《封神演义》,因此而得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