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兴废

出自 宋代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文》

释义:兴盛和衰微,指人事的发展兴亡

现代解析

“盛衰兴废”这个成语讲的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就像四季轮转一样必然。它用四个字浓缩了万事万物从兴旺到衰落、又从沉寂到重生的循环过程。

比如一家老字号餐馆,刚开业时门庭若市(盛),后来因口味守旧生意下滑(衰),经过创新菜式重新火爆(兴),最终可能因经营不善关门(废)。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正常的生命轨迹。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它既承认衰落是常态,又暗示衰落后可能孕育新的生机。就像手机行业,按键机的淘汰(废)恰恰给智能手机的崛起(兴)让出了空间。它提醒我们:面对成功不必得意忘形,遭遇失败也不必绝望,因为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