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之士

出自 宋代 陆九渊 《与曾宅之书》

释义:士:对人的尊称。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现代解析

“有志之士”这个成语很好理解,就是形容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内心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志”字。志,可以理解为志向、目标,也可以理解为决心和毅力。一个有志之士,不是空想家,而是脚踏实地去追求梦想的人。他们可能遇到困难,但不会轻易放弃;他们可能暂时失败,但不会失去方向。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告诉我们,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追求,这样才能活得有意义。它也提醒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属于那些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

简单来说,“有志之士”就是那些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并且愿意为之付出行动的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