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百子

出自 唐代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意思是指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

现代解析

“经史百子”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经典、史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读过的书非常多,知识面非常广。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经” 指古代最重要的经典,比如《诗经》《论语》,相当于现在的“必修课”;
- “史” 是历史书,记录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像《史记》这类;
- “百子” 泛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著作,比如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相当于今天的“跨学科知识”。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不单是夸人读书多,更强调知识的全面性——既要懂正统学问(经),又要知兴衰规律(史),还得吸收不同流派的思想(百子)。就像现在社会,一个人既要有专业深度,又要有历史眼光,还得能融会贯通不同领域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厉害”。

它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四个字,就把古人推崇的“博学”标准说得生动形象,至今仍能用来形容那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学者或通才。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