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高决水

出自 宋代 司马光 《言为治所先上殿札子》

释义: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现代解析

《乘高决水》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站在高处挖开堤坝放水”,实际用来形容一种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借助有利条件,用最小的力气达到最大效果。

举个例子:就像果园里摘果子,与其费力地爬树,不如找个梯子站上去(乘高),这样轻松一伸手就能摘到(决水)。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教我们做事要懂得“借势”:
1. 先找优势位置(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 找准关键点(堤坝最薄弱处一挖就开)
3. 四两拨千斤(洪水会自然冲开缺口)

生活中处处能用:学生用错题本集中攻克弱点,商人抓住风口行业,医生对症下药...都是在“乘高决水”。它提醒我们:蛮干不如巧干,会找支点的人才能撬动更大的难题。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