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颠来倒去”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把东西翻过来又倒过去,反复折腾。它生动地形容人做事的两种状态:
1. 没效率的重复
比如你整理书包,把书拿出来又塞回去,反复好几次却还是乱糟糟的——这就是在“颠来倒去”地瞎忙活,动作多但没用。生活中像这样原地打转的情况很多,比如纠结一句话反复改,结果越改越乱。
2. 变着花样折腾
也可以形容人换着法子做同一件事。比如小孩想吃冰淇淋,先撒娇说“我热”,被拒绝后又改口“就舔一口”,这种换着借口纠缠的行为,也是“颠来倒去”的典型表现。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用“颠”“倒”两个动作,把重复、混乱、死循环的状态画面感十足地呈现出来。它比直接说“重复”更有动态感,比说“折腾”更形象,还带着点无奈或调侃的味道。下次看到有人反复做无用功,或是换汤不换药地折腾,用这个词就特别贴切。
王实甫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