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一辞

出自 宋代 欧阳修 《濮议》

释义: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现代解析

“众口一辞”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所有人的说法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形容大家说的话完全一致,没有分歧。它背后传递了两个核心内涵:

1. 高度统一的集体态度
就像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老师问题,或全村人一致支持某个决定,这种高度一致的表达往往体现强烈的共识。这种场景下,成语常带褒义,强调团结的力量。

2. 隐藏的盲从风险
但换个场景看,如果所有人对某件事不经思考就统一口径,比如盲目跟风追捧某个网红产品,这时成语就暗含警示——表面的“一致”可能掩盖了独立判断的缺失。历史上许多错误决策,往往始于“众口一辞”的假象。

这个成语的精妙在于:它像一面镜子,既能照见群体的凝聚力,也能反射出思维惰性的危机。用今天的话说,它提醒我们:
- 遇到众人齐声赞同时,先别急着跟随,听听是否有不同的声音;
- 当自己成为“众口”之一时,记得保留一份清醒的判断力。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