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填膺

出自 南北朝 江淹 《恨赋》

释义:填:充满。膺:胸膛。指胸中充满了愤怒。也作“义愤填胸”。

现代解析

“义愤填膺”这个成语就像一团在胸口燃烧的正义之火。想象你看到有人欺负弱小,或者遇到不公平的事,那股又气又急、恨不得立刻冲上去主持公道的情绪,就是“义愤填膺”最生动的写照。

它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词:
1. “义愤”:不是普通的生气,而是因为正义被践踏而产生的愤怒,比如看到小偷行窃、弱者受欺时的怒火。
2. “填膺”:这种愤怒不是轻飘飘的,而是像塞满胸膛一样强烈,让人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甚至攥紧拳头。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把抽象的道德感变成了能切身感受到的身体反应。比如历史上岳飞抗金、普通人见义勇为,背后往往都有这种“正义感爆炸”的状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愤怒不该用于私利,而该为公义发声——这种情绪本身,就是人性最闪光的部分。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