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尧年舜日”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像古代圣君尧和舜统治时期那样的太平盛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核心意思:就像我们夸某个时代特别好,会说"那真是黄金时代"一样,"尧年舜日"就是古人用来形容最理想的社会状态——百姓安居乐业,领导贤明公正。
2. 为什么用尧舜:
- 尧和舜是中国传说中最完美的帝王代表,他们不搞特权(尧住茅屋,舜耕田),选接班人只看才能(尧把位子让给平民舜),完全以百姓利益为重。
- 就像我们现在用"雷锋"代表无私奉献一样,古人用"尧舜"代指最好的领导人。
3. 现实意义:
- 这个成语既是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暗含了对现实的期待。就像我们会说"希望每天都是好日子",古人用"尧年舜日"表达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 它提醒我们:好的社会需要贤能的治理者和淳朴的民风,这种古今相通的价值观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
4.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乡村振兴后的和谐景象、某个开明领导治理下的单位氛围,或者单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这几年政策好,村里老人常说赶上尧年舜日了。"
毛文锡
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