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旷日经久”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耗费很长的时间”,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拆开来看:
1. 时间被“浪费”了
核心在“旷”字——本指空旷的土地,这里比喻时间像荒废的田地一样,白白闲置没产生价值。比如反复修改一个方案却迟迟不行动,就是典型的“旷日”。
2. 拖延带来负面后果
它常暗指因效率低下或故意拖延,导致事情久拖不决。比如一场官司打了好几年没结果,双方人力财力不断消耗,这种“持久战”就是成语批判的对象。
3. 现代生活的镜子
今天这个成语尤其犀利:刷手机虚度整天、开会讨论无果、项目反复返工…这些都在无声地“旷日经久”。它提醒我们:时间不是中性概念,低效消耗等于主动放弃机会。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四个字就戳穿了人类社会的通病——用“忙”掩盖“盲”,把拖延包装成“慎重”。真正智慧的做法,是像农民对待土地那样,不让时间“旷”着,而是种下行动。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