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志满气得”这个成语,描述的是一个人实现了目标后,内心充满满足感,同时外在也显得神气十足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心想事成,扬眉吐气”的样子。
它的精髓在于捕捉了成功后的双重表现:
1. 内在的充实(“志满”)——目标达成,心里觉得特别踏实、有成就感,比如考试通过后那种“终于做到了”的畅快感;
2. 外在的自信(“气得”)——因为成功,整个人显得精神焕发,走路带风,说话更有底气,甚至可能不自觉地露出得意的神情。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既肯定了努力后的喜悦(值得开心),又暗含提醒:别让得意过头变成骄傲。比如工作中升职了,可以“志满气得”地庆祝,但若因此轻视同事,就可能招人反感。
生活中许多场景都能用它:运动员夺冠后的挥拳呐喊、学生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笑容,甚至普通人完成一个小目标后的挺胸抬头——都是“志满气得”的鲜活例子。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