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枯食淡

出自 清代 钱谦益 《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

释义: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现代解析

“焚枯食淡”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烧干柴、吃没味道的食物”,用来形容生活清苦简朴到极致的状态。

它的精髓在于用两个具体的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人主动选择或被迫忍受的艰苦环境:
1. “焚枯”——连像样的柴火都没有,只能烧干枯的树枝或落叶,火光微弱,取暖做饭都成问题;
2. “食淡”——饭菜里连油盐都舍不得放,嘴里尝不到滋味,纯粹为了填饱肚子。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强:短短四个字就能让人联想到贫寒的生活场景,比直接说“日子很苦”更有冲击力。
- 精神内涵:它不仅可以形容物质匮乏,还能体现一种甘于清贫的态度。比如古人读书时主动过苦日子磨练意志,或者现代人为了理想放弃舒适生活,都可以用这个词。
- 对比反差:现在很多人追求“精致生活”,而这个成语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朴素的力量——艰苦的环境反而能让人更专注、更坚韧。

使用场景举例
- 形容老一辈人年轻时“焚枯食淡”的奋斗经历;
- 调侃自己省钱过日子:“这个月工资花超了,只能焚枯食淡了。”
- 赞美淡泊名利的人:“他搞科研几十年,焚枯食淡却乐在其中。”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