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仪不肃

出自 《三国志·蜀志·简雍传》

释义:道教职名。宋道教设左﹑右威仪,都威仪总其事。

现代解析

“威仪不肃”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威严的仪态不够庄重”,但它的内涵更生动——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摆架子,实际却撑不起场面,显得虚张声势或滑稽可笑。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想象一个刚上任的小领导,整天板着脸训人,开会时却连基本流程都搞不清;或者某些网红刻意模仿大人物派头,但言行漏洞百出。这种“装腔作势却露怯”的状态,就是“威仪不肃”的精髓。

它像一面照妖镜,专门戳破那些“假把式”:
1. 内外反差:外表端着架子,内里缺乏真本事,像纸老虎一戳就破。
2. 效果翻车:本想树立权威,反而因做作显得更不可信,比如某些硬凹“精英人设”的明星。
3. 警示作用:提醒人真正的威严来自实力和修养,不是靠装模作样能得来的。

这个成语的妙处在于,短短四个字就画出了一幅“装大佬失败”的喜剧画面,比直接说“你真虚伪”更含蓄有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