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眼不识

出自 唐代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释义:反:翻转。翻脸不认人。形容改变态度,对人冷漠无情。

现代解析

《反眼不识》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转过脸就不认识了”,用来形容人翻脸极快,态度突然变得冷漠无情。就像生活中有些人,前一刻还对你笑脸相迎,转眼间就装作陌生人,甚至故意刁难。

它的精髓在于刻画人性中现实的冷漠面。比如朋友借钱时称兄道弟,讨债时却假装不认识;职场中有人需要帮助时热情攀交情,事成后立刻疏远。这种反差凸显了人际交往中功利的一面,提醒我们警惕那些“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虚伪态度。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用“反眼”这个动作生动具象化人情冷暖——不需要复杂描写,一个转身、一个眼神的变化,就把世态炎凉说得淋漓尽致。就像照镜子突然看不清自己,比喻人际关系中那种瞬间的陌生感,让人读来既有画面感,又心生共鸣。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