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飞烟灭

出自 宋代 辛弃疾 《贺新郎·听琵琶》

释义:比喻消逝。

现代解析

“云飞烟灭”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云飘散了,烟消散了”,用来形容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它常用来比喻某种势力、现象或情绪彻底瓦解,就像天上的云被风吹散,烟被空气稀释一样,再也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用自然现象比喻人事变迁,画面感极强。比如:
1. 形容幻想破灭:一个人精心编织的美梦,被现实击碎后,那种失落感就像“云飞烟灭”。
2. 描写历史更替:古代某个显赫的王朝覆灭后,曾经的辉煌就像“云飞烟灭”,只剩史书上的几行记载。
3. 表达情绪释放:强烈的愤怒或悲伤,经过时间冲刷后渐渐平复,这种心境变化也能用“云飞烟灭”来形容。

它比“消失”更富有诗意,比“荡然无存”更轻柔,带着一种世事无常的感慨。当我们看到晚霞散尽,或者篝火熄灭后的余烟,就能直观感受到这个成语描绘的意境——再浓烈的存在,最终都可能归于虚无。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