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江山

出自 唐代 杜甫 《清明二首(其二)》

释义:形容美好的国土。

现代解析

“锦绣江山”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像精美丝织品一样美丽的山河”,用来形容国家或地区的自然风光壮丽秀美,也常暗含对繁荣昌盛、太平盛世的赞美。

它的魅力在于用生活中熟悉的“锦绣”(华美的布料)比喻山河,瞬间让人联想到画面:阳光下的河流如丝绸闪烁,层叠的山峦似刺绣般色彩斑斓。这种比喻既接地气,又充满诗意,把抽象的国家形象变得可触摸、可观赏。

更深一层,成语中的“江山”不仅是风景,更承载着文化认同。就像我们说“故乡的山水”,它暗含对土地的情感联结。而“锦绣”的华贵感,又赋予这种联结自豪与珍视的意味,仿佛在说:我们脚下的土地不仅是生存之所,更是值得守护的艺术品。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它适合表达对祖国或重要地域的赞美,比如“建设锦绣江山”,但形容普通景点可能显得夸张。这个成语的珍贵,正在于它把自然之美、人文情怀和家国意识,浓缩在四个字中。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