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缣寸纸

出自 宋代 邓椿 《画继》

释义:残缺不全的书画。

现代解析

“断缣寸纸”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断裂的丝绢和零碎的纸片”,但它实际想表达的是:看似残缺不起眼的东西,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价值或信息

举个例子帮你理解:
- 就像考古学家捡到一块碎陶片,普通人觉得是垃圾,但专家能从中还原古代文明;
- 或者你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一张泛黄的小纸条,上面写着爷爷年轻时的故事,瞬间让普通的纸片变得珍贵。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两件事:
1. 别以貌取物:破旧残缺的东西未必没用,比如古籍残页对研究者就是宝贝。
2. 珍惜微小线索:破案时一根头发、工作中一个数据碎片,都可能成为关键突破口。

它背后藏着古人“物尽其用”的智慧,就像现在提倡的“废物利用”——半张破纸可能记录着历史,几缕丝线或许能修复名画。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

邓椿

邓椿,字公寿,四川双流人。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孝宗光宗二帝年间。可知靖康末年(1127年),其年为二十岁左右。淳熙元年(1174年)8月尚在世,淳熙五年(1178年)前逝世,作《画继》之时当属壮年。 邓椿在南、北宋间历官通判等职。他们家族世代显宦,对绘画名迹,多所见闻,为邓椿著述画史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邓椿与曾祖,祖父,父亲四代人从社会地位上来说,都同属于一个封建士大夫阶层,尚文成为邓氏家族的主导思想对邓椿著书时的立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研究邓椿和他的作品中文人性思想和著书风格的形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