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耳恭听

出自 元代 关汉卿 《单刀会》

释义: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反]充耳不闻。

现代解析

“洗耳恭听”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洗干净耳朵,恭敬地听”,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它的精髓在于表达一种极度谦虚、认真倾听的态度。

想象一下,有人要告诉你一件重要的事,你不仅全神贯注,还特意做出“洗耳朵”的动作,表示自己一点杂念都没有,完全准备好接受对方的话。这种态度既体现了对说话者的尊重,也表现出自己虚心学习的诚意。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生动的动作(洗耳)搭配庄重的态度(恭听),把“认真听”这件事提升到了仪式感的层次。生活中,我们常用它来回应别人的建议或倾诉,比如:“您有什么意见?我一定洗耳恭听。”既显得礼貌,又让对方感受到被重视。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倾听不是敷衍地“嗯嗯啊啊”,而是放下偏见,像准备迎接重要信息一样,用空杯心态去接受别人的话。这种态度在沟通中非常珍贵。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