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百废具兴”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许多被荒废的事情都重新兴办起来”。它描绘的是一种从衰败到繁荣的转变过程,就像一片荒芜的土地突然焕发生机,各种建设、事业都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它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想象一下,一个地方原本经济萧条、设施破旧,人们无精打采。突然有一天,大家齐心协力,修路的修路,开厂的开厂,办学的办学,整个地方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勃。这就是“百废具兴”的画面。
它常用来形容社会或组织经历低谷后重新振作的状态,比如战乱后国家重建、企业改革后重现活力。成语中的“百废”不是真的指一百件事,而是强调“方方面面”;“具兴”则突出“同时兴起”的势头,给人一种全面开花、势不可挡的感觉。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简短的四个字,浓缩了“破旧立新”的宏大场景,既包含对过去问题的反思,又充满对未来的乐观期待。它提醒我们:衰败不是终点,只要行动,就能扭转局面。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