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冰销雾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冰块融化,雾气消散”,用来形容某种阻碍或困境彻底消失,局面一下子变得明朗、顺畅起来。
它的精髓在于用自然现象比喻生活中的变化:
1. 困境的顽固性:冰和雾都是看似难以快速清除的障碍(比如误会、矛盾或复杂问题),让人感到压抑或迷茫。
2. 解决的彻底性:强调问题不是被“勉强处理”,而是像阳光融化冰雪一样自然、干净利落地消失,不留后患。
3. 豁然开朗的效果:消散后视野清晰,暗示问题解决后带来的轻松感或新局面,比如人际关系缓和、事业突破等。
使用场景举例:
- 长期冷战的朋友终于和好,可以说“把话说开后,两人间的隔阂如冰销雾散”。
- 一个困扰公司的技术难题被攻克,形容“新方案一出,此前的僵局顿时冰销雾散”。
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用常见的自然现象传递了一种“柳暗花明”的乐观态度——再大的困难,也可能在某个瞬间迎刃而解。
康骈
康骈[唐](约公元八八六年前后在世)(抚言作唐軿,新唐书志及宋史志均作康軿)字驾言,池阳(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光启中前后在世。据《剧谈录·自序》和《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和晚唐诗人杜荀鹤曾同为宣州刺史田頵的幕僚,乾符四年(公元八七七年)登进士第。过了十二年官宦生活后又因事贬黜,退居田园并在京洛一带游历。昭宗景福、乾宁年间(892—897),黄巢攻入长安,他避乱于故乡池阳山中,后复出,官至崇文馆校书郎。骈著有剧谈录三卷,《新唐书·艺文志》及九笔杂篇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