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

出自 唐代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

释义: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现代解析

“扪心自问”就是用手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这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反思自己行为的场景。

想象一下:当你做了一件事,事后不确定对不对,或者心里有点不安,于是你停下来,把手放在心口,认真问自己:“我这样做合适吗?有没有违背良心?”这就是“扪心自问”的核心——不逃避、不找借口,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它的魅力在于强调自我反省的力量。比如,和别人吵架后冷静下来,问问自己:“我刚才是不是太冲动了?”或者工作中偷懒了,问问自己:“这样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吗?”这种反思能帮我们少犯错误、成长得更踏实。

简单说,它像一面心里的镜子,照出我们真实的想法和行为,提醒我们做人要问心无愧。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