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争名夺利”这个成语,就像一面照妖镜,把人性里那点小心思全给抖搂出来了。
简单说,就是有人为了出名、为了捞好处,拼了命地抢破头。比如职场里踩着同事往上爬的,娱乐圈里买热搜炒作的,甚至亲戚之间为遗产撕破脸的——本质上都是在“争名夺利”。
这成语妙在四个字就把人性弱点钉死了:
1. “争”和“夺”——动作够狠,像饿狼抢肉,透着一股急赤白脸的劲儿。
2. “名”和“利”——目标明确,要么图虚名,要么贪实利,或者两样都想要。
它讽刺的是那些活得太累的人:把人生当成赛场,永远在比谁钱多、谁粉丝多、谁房子大,结果反而丢了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真诚的朋友、踏实的快乐。
老祖宗造这词儿,其实在提醒我们:别活成被欲望牵着跑的提线木偶。名和利不是不能要,但吃相太难看,最后可能名利没捞着,还落个众叛亲离。
吴承恩
(1500—1582)明小说家。山阳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举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后任浙江长兴县丞。耻为五斗米折腰,拂袖而归,专意著述。自幼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善谐谑,晚年作《西游记》,叙述唐高僧玄奘取经故事。另有《射阳先生存稿》、《禹鼎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