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倡百和

出自 金朝 元好问 《续夷坚志·胡公去狐》

释义:倡:首倡,倡导。一人倡导,百人附和。形容响应的人很多。

现代解析

“一倡百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一个人带头提议,上百人立刻响应”,用来形容某种观点或行动一旦有人发起,就会迅速得到大量人的支持和跟随。

它的精髓在于两点:
1. 领袖的号召力:那个“一倡”的人往往有影响力或说服力,能精准抓住大家内心的想法,就像合唱团里起调的人音准到位,其他人自然跟上。
2. 群体的共鸣效应:说明这个提议本身符合多数人的需求或价值观,比如网络上一条吐槽加班的热帖引发无数打工人点赞,就是典型的“百和”。

这个成语既有褒义也有贬义:
- 褒义时:形容团结高效,比如抗疫中专家一呼吁戴口罩,全民配合;
- 贬义时:暗示盲目跟风,比如网红产品炒作后众人无脑抢购。

它提醒我们:既要珍惜集体行动的力量,也要保持独立思考——别让自己成为那个“无脑和”的“百人”之一。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