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

出自 清代 曹雪芹 《红楼梦》

释义:一颗针,一根线。比喻细小的东西。

现代解析

《一针一线》这个成语,字面意思就是一根针、一条线,看起来微不足道,但背后藏着大智慧。

它常用来形容做事认真细致,哪怕是最小的细节也不马虎。就像缝衣服时,每一针都得对齐,线头都得藏好,否则整件衣服就会歪歪扭扭。生活中很多事情也是这样——写作业漏个标点、做菜少放一撮盐、修房子少拧一颗螺丝,看似无关紧要,但积累起来就可能酿成大问题。

更深一层,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珍惜微小的东西。针线虽小,却是缝补生活的必需品;点滴的努力虽不起眼,却是成就大事的基础。很多人总想“干大事”,却瞧不起“一针一线”的积累,结果反而一事无成。

它的魅力在于用日常可见的小物件,点破了一个普适的道理:真正的功夫,往往藏在你看不见的细节里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