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万殊一辙”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千万条不同的路,最终都通到同一个车辙上”。它用道路作比喻,讲的是尽管方法、路径千差万别,但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结果或真理。
举个生活例子:就像一群人从不同方向爬山,有人走东边小路,有人爬西边陡坡,还有人绕道北面,但最后大家都登上了同一个山顶。虽然过程各异,但目标一致。这个成语强调表面差异下的本质统一,提醒我们不要被形式迷惑,要看到深层的一致性。
它既有包容差异的智慧——承认“条条大路通罗马”,又有看透本质的深刻——比如减肥可以跑步、节食或健身,虽然方式不同,核心都是“消耗大于摄入”。用在人际交往中,也能帮我们理解:尽管人们性格、习惯不同,但追求幸福、渴望被尊重的需求是共通的。
卢谌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