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衣缩食

出自 明代 宋濂 《重建龙德大雄殿碑》

释义: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现代解析

“黜衣缩食”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减少衣服,缩减饮食”,但它的核心讲的是一种主动降低生活标准、节俭度日的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表面行为:一个人故意穿得朴素些,吃得简单些,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为了把资源省下来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父母省吃俭用供孩子读书,或者创业者压缩开支去投入事业。
2. 深层精神:它强调的是一种“主动选择”的克制力。不是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比如攒钱、奋斗、渡过难关)自愿放弃眼前的享受。
3. 现代意义:今天很多人提倡“极简生活”,其实就和这个成语的理念相通——减少不必要的消费,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注意:这个成语和“穷得只能节衣缩食”不同,关键区别在于“主动选择”和“被迫忍受”。比如,一个人月薪五万却坚持坐公交、自己带饭,这叫黜衣缩食;但如果是因为工资低不得不这样做,就不算这个成语的用法了。

它的魅力在于,用短短四个字就概括了一种“牺牲小享受,追求大目标”的智慧,很适合形容那些有长远眼光的人。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