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溯博索

出自 明代 宋濂 《题〈寿昌胡氏谱〉后》

释义:指广泛地推寻考索。

现代解析

“远溯博索”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向远处追溯,广泛地探索”,核心讲的是做学问或研究问题时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打个比方,就像你想了解一条河的源头,不能只站在河边看,得逆流而上,走到最远的起点;同时还要观察沿途的支流、地貌,甚至查历史记载,把各种线索拼凑起来。这就是“远溯博索”的思维——不满足于表面或眼前的信息,而是主动追根究底,把问题的来龙去脉、相关背景都挖清楚。

它的魅力在于强调“主动深入”。比如现在很多人查资料,习惯刷短视频或看摘要,容易一知半解;而“远溯博索”恰恰相反,它鼓励我们像侦探一样,不放过细节,不依赖二手信息,甚至跨领域去求证。这种扎实的探索过程,往往能发现别人忽略的真相或创新点。

简单说,这个成语是提醒我们:真正的深度,来自对根源的执着和对广度的包容。

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