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冷衾寒

出自 元代 王实甫 《西厢记》

释义:[pillow and quilt cold with no bed-fellow] 枕头冷凉,被窝不温。形容孤眠独处的寂寞清冷香残烛暗,枕冷衾寒。——《清平山堂话本》

现代解析

“枕冷衾寒”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枕头冰凉、被子寒冷,但实际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独处时的孤独和凄凉。想象一下,大冬天里独自躺在床上,没有暖被窝的人,也没有人陪伴说话,那种冷清和寂寞的感觉,就是“枕冷衾寒”要表达的情绪。

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生活中最普通的物品——枕头和被子,来传递一种深刻的情感。枕头和被子本应是温暖舒适的象征,但加上“冷”和“寒”,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反差,突出了孤独的滋味。它不直接说“我很孤单”,而是通过环境的描写,让读者自己体会到那种心境。

这种表达方式非常生动,因为它调动了人的感官体验。我们都有过冬天钻进冷被窝的经历,那种瞬间的凉意会让人下意识地想找个人取暖。成语正是抓住了这种本能反应,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适用。比如加班到深夜回家,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或者异地恋时一个人入睡的夜晚,都可以用“枕冷衾寒”来形容。它不只是说温度低,更是说心里缺了那份温暖。

王实甫

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