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惠工
出自 《左传·闵公二年》
释义: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使贸易畅通,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
现代解析
“通商惠工”这个成语讲的是古代统治者如何通过发展商业和扶持手工业来繁荣经济、改善民生。
我们可以拆开看:
1. “通商”——字面是“让买卖畅通”,实际指政府主动打通贸易渠道,比如修路、建市场、降低关税,让货物流通更顺畅。就像现在政府建高铁、搞跨境电商,本质都是让商品和钱流动起来,老百姓赚钱更容易。
2. “惠工”——意思是“给工匠实惠”,指通过减税、发补贴、传授技术等手段,让手工业者过得更好。比如古代减免陶匠、铁匠的赋税,今天给小微企业发贷款、搞技能培训,逻辑是一样的:保护劳动者的积极性,经济才有活力。
核心价值: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主动作为”。政府不是干等着经济自己变好,而是主动创造条件:商业便利了,百姓才有钱赚;工匠受尊重了,社会才有好产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优化营商环境”+“扶持实体经济”,两者结合才能富民强国。
现代启示:
小到开网店免押金、大到“中国制造2025”,其实都在延续“通商惠工”的思路——减少障碍(通商)+ 培养人才(惠工)。它提醒我们:健康的经济生态,既要“路修得宽”,也要“工匠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