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情尽致

出自 清代 曹雪芹 《红楼梦》

释义:谓将意趣风致表现得很充分。

现代解析

“极情尽致”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情感或表现推到极致,不留余力地展现事物的全部魅力。它就像一个人用尽全力唱歌,把心底的情绪完全释放出来;或者像画家挥洒颜料,把脑海中的画面毫无保留地铺满整张画布。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毫无保留的投入”。生活中我们常遇到类似场景:比如讲故事的人眉飞色舞,连比带划,让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或者运动员在赛场上拼尽全力,每个动作都灌注全部热情。这种全情投入的状态,往往能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

它的魅力在于传递了一种极致的美学追求——不满足于“差不多”,而是要把事情做到情感和形式的饱和状态。就像做一道菜,不只是煮熟,还要讲究火候、摆盘、香气,让品尝的人能通过食物感受到厨师的用心。

使用这个成语时,多形容艺术表现、情感宣泄或专业领域的极致追求。但要注意语境,因为过度极致有时反而显得夸张,就像放太多盐的汤,反而失了真味。

曹雪芹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