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退三舍
释义: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现代解析
“避退三舍”讲的是主动退让、留出空间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楚王问他:“若你将来回国掌权,如何报答我?”重耳回答:“若两国交战,我愿命令军队先退九十里(一舍三十里)。”后来重耳真的成了晋国国君(晋文公),两国在战场相遇时,他果然兑现承诺,主动后撤九十里。表面看是示弱,实则是为了占据道义高地,同时让敌军放松警惕,最终晋国大胜。
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
1. 守信重诺:即使面对敌人,答应的事绝不反悔;
2. 以退为进:暂时的退让不是认输,而是为了更有利的反击;
3. 留有余地:给对手空间,也给自己争取主动权。
生活中,遇到冲突时“退一步”可能是智慧的选择——就像吵架时先冷静,谈判时让点利,反而更容易达成目标。这不是怂,而是掌控局面的策略。